蒲草怎么做好吃?
夏天到了,又是蒲扇摇起来的季节~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用的蒲扇吗?又轻又窄的一把蒲扇,却能为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 “手拿蒲扇笑盈盈,夏夜乘凉人拥挤。”
这首唱的是蒲扇,写的却是蚊香…… 不过说到夏日清凉,怎么能少了用蒲草包出来的美食呢! 在川西,有各种各样的粽子,咸的、甜的,大的、小的。 但要用蒲草来包的粽子,你吃过没? 将糯米浸泡后装入新鲜的蒲篮里,用细绳扎结实,放入锅中煮上两个钟头,香味四溢的粽子里,夹杂着丝丝青草香气和泥土味的软糯糯米,一口下去,唇齿留香。 除了粽子之外,用蒲草来做饭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熬上一锅清香扑鼻的粥,放些冰糖调一下味,吃起来绵软香甜;用新鲜的蒲草烧一桌好菜,清炒、凉拌、炖汤,美味又健康。 用过晚饭,拿上蒲扇,坐在院门口,一边赏着月,一边摇着扇,再聊聊家常,这生活真是美滋滋~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 太单纯了!
蒲扇虽然好用,但却很耗力气。 为了降低使用门槛,古人们可是想尽了办法——在扇骨中间掏空一部分,做成镂空设计; 或者在扇面上画一些图案,减少手指按压的力度(就像这样的↓)。
当然,最聪明的是在扇子背面安装一个扇叶,像电风扇一样旋转着吹出凉风。 是不是非常聪明~有了这个改良版风扇,古人也能过一个凉爽的夏天啦!
生吃熟食,味道清甜
古时南方有“水乡泽国”之称,湖沼水泽众多、气候湿润适宜,生长着蒲、荷、菱、藕等水生植物,当地民众就地取材,将当地鲜甜的果蔬吃进肚子里。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蒲根可作饼,亦可包黍为粽,以供食用。”可见,古人以蒲草包黍米做成粽子食用,是古代南方先民的习尚。有经验的湖湘人民在采摘蒲草嫩芽时,先“打草惊蛇”,用棍子击打蒲草,让附着在芦苇杆上的虫子掉落。再将打过的蒲草摘下,用淡盐水浸泡一晚,去除苦涩味。用沸水焯过以后,配蒜蓉清炒便是上好的菜肴。
如果喜欢原味的朋友可以直接将烫好的马鞭草蘸着酱料生吃。在我们潮汕地区就有以蒲草做粽的习俗,每年吃粽子时节,我们经常都会使用艾草、蒲草等植物来包裹粽子。用蒲草包的粽子有着草本植物的特殊香气,煮熟后将粽子层层拆开,一缕缕草本香气在鼻子间萦绕,一口咬下去软糯清甜。
药食同源,功效颇多
在古代中药学专著《本草拾遗》中记载过,“蒲根可以解鱼鳖毒、蛇犬恶疮”,中药界也历来有“南天星,北半夏,江浙蒲根自成家”的说法,可见蒲草的药用价值之高。蒲草味甘性凉、清热利湿、清安神,新鲜的马鞭草在中医界的使用更为广泛。夏季气候开始湿热,人体容易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可用以新鲜的蒲草30克捣汁冲蛋,有清热除烦的功效。若是热盛耗伤津液、大便异常干结,可用鲜蒲根120克捣汁,加蜂蜜20毫升调服,通便而不伤正。若是被毒蛇或者毒虫叮咬,亦可用蒲根捣敷患处,可吸收毒液、解毒消肿。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蒲草性微寒,对于脾胃虚寒、腹泻便溏或虚寒性腹痛者不宜,孕妇也应避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