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次物价闯关?

丘诗钰丘诗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记的有一次,好像是94年,物价飞涨,老百姓怨声载道。然后朱镕基去美国,当着克林顿的面说:“中国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克林顿笑笑没说话。 然后回国,开始治理通胀,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税率(上调印花税)、取消税收优惠政策等,还曾经因为货币发行过多,将央行主任召来骂了一顿。。。。。。

后来就成功了。。。。。

其实当时国内通货还是很紧的。。。。很多工厂没钱买原料,因为银行也不放贷给他们了,他们也就没货可出,于是很多小企业就干脆停工不干了(当时国企也活得很苦,原材料和煤都要计划供应,生产成本很高,出口又受制裁,日子也不好过。),经济陷入困局,失业人口剧增(当时还没有统计失业率,但据估计可能在20%左右)社会动荡不安。

老朱搞的这个通胀管制,虽然短期效果不错,但带来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就是效率低下,产能不足,市场萎缩,外贸依存度提高(为了弥补工业产品的缺口,只能扩大外贸出口,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外贸困局和外汇短缺),而且这个政策是行政导向型的,不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合意结果,所以造成了资源错配,效益低下。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这些的话,还可以说是政策上的偏差,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但是随后发生的所谓“国营大锅饭”情况就简直不能让人容忍了!!!!!!!!!!

当时国有企业的盈利除了上交税款外,还要交利润给国家(这个利润是不缴税的,直接归国家所有。),上交利润的比例很高,据说有的达到50%以上,至于亏损嘛,国家帮你承担。于是在短期内,国有企业好像没事了,又可以尽情地发钱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时由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它们不但可以通过涨价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压低工资降低自己的支出,从两个方面把新增的价值都归于自己,也就是所谓的“内部转移支付”(这很类似现在的央企和地方国企,只不过当时没有这么严重罢了)。

当时有个很流行的名词叫“财政挤牙膏”,意思是说,国库的钱都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因为国有企业根本不交利润,还要国家拿钱养着!!!!!!!!

现在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当时的情况吧,国有企业几乎不用投资,只要拼命增产(扩大产量就可以,不需要投资,因为原材料价格上升,你多生产一点,就可以把成本上升的部分通过涨价转嫁出去,还能赚一笔呢!),就能增加收入,多赚钱了!!!!!!

后来怎么解决这个“国营大锅饭”的问题呢??????????

改革开始。。。。。。

皮昶全皮昶全优质答主

中国确实有进行过多次物价闯关,但这些大部分都是指在1950年代和1970年代的农业税收、农业税收减免、农业税废止等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调整物价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在这些过程中,中国政府进行了一些实验性的措施,试图在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价格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从有计划的经济到市场化的改革,价格形成了越来越由供需关系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取了诸如放量、降息等一系列措施来平稳过渡,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物价闯关。

总之,中国在经济实践中进行了多次尝试,试图在不同的环境下找到最合适的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些尝试反映了中国政府在调控物价和经济增长方面的努力和技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