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会退市吗?
首先,上电不是ST,目前也还没到*ST的地步(这个“没到”其实是一种诅咒……) 目前上电的资产负债率在80%多一点点,2019年三季度末的财务数据如下: 2016年和2017年年报有单独披露过资产负债率,当时分别是78.73%和74.58%,两年提高了约6个百分点。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年的财务报表存在一定程度的粉饰,至少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是被大大夸大的。 那么现在的80%多的资产负债率是包括很多非流动负债在内的综合数值,具体各科目的债务金额以及构成还需要看财务报表的附注才能搞清楚。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作为传统的高载能行业,火电的运营模式本身资金密集,资产雄厚,如果经营稳健、业绩正常的话,一般是不会出现负债率高企的问题的,更何况现在新能源发电和售电侧放开带来的冲击,导致这个行业本来就已经没有多少泡沫了(相比其他几个电厂集团而言)。
关于负债率的解释大家就参考上述数据好了,这里着重解释一下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问题。 上电这两项资产的金额都非常大,2018年三季度末达到28亿左右的峰值,同比增长41%左右,2016年和2017年也都出现了同比大幅增长的情况,对应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是直线上升,由2016年末的127天上升到2017年末的143天和2018年三季度末的160天左右——也就是一笔应收款从生成到收回所需要的时间都差不多翻倍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家火电厂的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居然比一般的小企业都要慢!!!这是什么情况呢?!
我查阅了近几年各期的审计报告,发现其中对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是每年都是按照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千分之五计提,即10%,而2016年和2017年度的年报显示,公司分别提用了856万和1740万的坏账准备,占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同样也是10%。也就是说即便这些应收账款全部都没有收回,作为债务人,企业的损失也就只能以856+1740=2596万元的上限来衡量了。
但是我仔细看了这些应收款项的内容后发现,其中的大部分并不是没有希望收回来的不良资产,而是由于价格下跌造成的应收账款减值——比如2018年三季度末对江苏新能的应收账款余额为997万元,而对方抵价的物资价值仅为789万元,差额208万元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另外,2017年对大唐国际的应收账款同样出现了减值的情况,只是幅度没有江苏新能那么大。 我并不是在法律意义上质疑上电这笔巨额应收账款的合理性,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一个这么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应该这么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