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就算有钱吗?
首先,基金会的类型很多,不同类型的基金会,设立条件、资金来源和用途、财务运作要求都不一样,不能以偏概全地说“基金会就是有钱”或者“基金会就是没钱”。 比如,公募基金会是有资金规模的限制的(具体看协会章程的规定),并且要公布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接受公众的监督;而私募基金会相对灵活,没有规模上的限制,也不需要在监管机构备案,因而有资金能力的基金会范围就要宽得多。但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法律对使用资金都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只能用于慈善目的,并做到公开透明。
其次,对于公募基金会来说,确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有钱”,因为它们必须接受社会监督并向社会公布财务状况。2017年《慈善组织信用记录管理办法》出台后,民政部又推出了“慈善中国”互联网公益平台,不仅让捐款人有理由怀疑“钱会不会被浪费”,而且让政府和社会监督有了更好渠道。当然,现在信息互联网时代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很容易查到任何基金的财务情况。
而对于那些没有在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所谓“基金会”,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和法律惩戒,“钱”的概念可能就没那么明确了。有些可能就是个人或团伙利用慈善名义敛财的工具,有些则是真正做慈善,但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总之,这样的“基金会”比较多,也最考验社会大众的智慧——怎样识别真正的慈善组织和诈捐行为。这就需要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