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是什么作用?
作为著名的“反维生素”代表,我们经常在辟谣中接触到它——事实上,尽管许多人都没有按时按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B12,但它的缺乏率却并不高,只有5%左右;而另外80%的人虽然有服用维生素B12,但并没有达到足量的摄入标准(医生通常建议每日摄入1-2μg)……这似乎印证了“反维生素派”的观点——“只要多吃肉,就能得到充足的维生素B12!”——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维生素B12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化学名为钴胺素,是由核黄素和氨基酸衍生物组成的辅酶,在细胞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1]。 与其它水溶性维生素不同,维生素B12是唯一一种含有异生胱氨酸的维生素,因此它的结构较复杂,目前已知的维生素B12的衍生物有30多种(图1)。
根据其侧链的不同,可以将之分为四种类型:氰基型、甲硫基型、羟基型和氨基型,其中以氰基型最为重要,下面介绍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基于该类型的维生素B12展开的。 由于维生素B12是水溶性的,并且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因而其应用范围比较广,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国内外已有大量相关文献报道。 今天主要跟大家谈谈它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作用。
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大多采用抗抑郁药物,比如选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去甲肾上腺素能再摄取抑制剂(NAARI),这些药品在控制症状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也有一些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胃肠道反应,以及头晕、乏力、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而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时给予适当的维生素B12制剂治疗,这些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这是因为:维生素B12具有维持神经组织正常功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重要作用,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它是以甲基丙二酸的形式存在并参与体内代谢过程。
如果机体缺乏维生素B12,则会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情绪低落、认知损伤、睡眠障碍等等,而在给予足量补充后,这些精神症状是能够缓解的。 维生素B12还可通过对单胺氧化酶、三羧酸循环、蛋白合成等过程产生抑制作用,来发挥抗抑郁效果,目前已经有一些临床试验证实了这一点。
例如,一项针对更年期抑郁患者的临床试验发现了这样一组数据:在给予患者1毫克/天的维生素B12治疗后,46%的患者情绪有了明显好转,67%的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而继续给予药补加心理治疗的组合方式,则更是能将痊愈率为79%,总体有将近80%的患者经过这样的干预后会收获良效。
当然,也有临床实验发现了维生素B12的剂量依赖效应,即随着剂量的增加,抗抑郁效果也更为明显,但是,这种剂量加大以后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明显的,所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