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考核人均效能?

康国霖康国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有一定背景的,很多公司都在盲目追求人均产值、人均利润等指标,却忽视了这些指标的本质。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盈利,因此从逻辑上讲,最合理的评价企业的方式就是比较企业在相同期限内的盈利水平,而和企业规模(员工人数)、销售收入没有必然关系。

其次,我们来讲讲为什么人均产量、人均收入不是衡量标准。 人均产量很容易理解,但是其背后隐含着一个假设,那就是产量的增加是线性增长的,即增加一名工人,就增加一单位的产量;反之,减少一名工人,就减少一单位的产量。这显然是一个极端简化的现实情况。真实的情况要复杂多的多。

1、产量和人均产量不是一个同步增长的量。比如说,在生产过程的前段,可能因为员工熟练程度的提升,每人的产量会有一个提升,但是随着产能的提高,市场占有率会逐步下降,最后两者可能处于一个平衡状态;

2、不同岗位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认定某个岗位多人工作就不合理。比如说,在公司成立初期,可能需要增加一些辅助岗位(行政、后勤等)的人员来满足发展的需要,而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增加生产岗位的人数了。这时候如果再用人性化来考量,就真的有些贻笑大方了;

3、人效的核算并不是一个黑箱的过程。在计算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直接人工的成本,还要加上间接费用,比如工资奖金、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等,如果这些成本不考虑进去,那么计算出来的人效率能准确反映真实的经营状况吗?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效率。前面已经说了,企业的经营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而效率其实就是指经济效果,也就是消耗一定的资源(人力、财力、时间等)之后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追求的效率和效益都是相对的。因为无论什么行业,总会有其他行业的存在,而且总有一部分人会比其他人更幸运,最先享受到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利,作为后进者,你所付出的努力不仅要在现有基础上补偿先行者的优势,还需要额外付出更多才能取得相同的效益。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值得每一位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后依露后依露优质答主

为了准确考核人均效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分析人均效能,综合评价人均效能水平。首先从人员操作规范等方面,确定人均效能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相结合的模型,对人均效能进行综合评价打分,并利用模糊识别度辨识出人均效能所属等级。

最后以人均效能评价等级为导向,从人、机、环、管四个层面提出提高人均效能的措施,制定提高人均效能的技术方案。经过实施后的数据分析,可知人均效能提高了60%,达到了预期目标。

运用该评价方法,解决了考核人均效能的难题,使人均效能水平量化和标准化,直观的呈现了人均效能水平,在企业应用效果很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