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球队老板如何盈利?

梁梦绮梁梦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CBA的球队,主要有两个收入来源,一个是赛场上的收入,另一个是赛外的收入。 赛场上的收入主要就是卖票和转播权,这个每个客场都有,卖门票是要交税的,大概30%左右(不知道具体比例),剩下的钱球队再跟体育总局、当地体育局和主办方分成。据说曾经某支CBA队伍的门票收入可以达到每场40-50万元,算上周边收入,主场最高能净赚200多万元。当然这只是在卖满座情况下才能达到的数值。

CBA的转播权分成实行的是“基础+激励”的方式,基础分为保底金额,激励是根据收视率来上浮的,据说最高可以达到基础金额的三倍。不过像广东队这样流量大的球队会多一些,那些弱队可能转播收入没有场外收入要多。

CBA的球队其实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尤其是那些新建的俱乐部,如四川、福建和北控。他们组建球队不是单纯因为热爱篮球,更是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打造城市名片而做的投资。因此这些球队除了赛场上挣那点辛苦钱外,他们在幕后还要花很多钱做营销推广,请明星球员代言等等。

另外,CBA的球队除了自己赚钱外,还可以拉其他企业一起投资,共同致富。比如辽宁队有个赞助商叫哈工智能,他是跟辽宁本钢俱乐部合建的,他给辽宁队提供装备和支持,并冠名球馆的一部分,作为交换,他在辽宁队的球馆里摆了他自己的广告。这种强强联合既能增加双方的合作,也能互利共赢。

羊海草羊海草优质答主

CBA从13/14赛季开始实行了新的工资帽政策和限薪政策,外援也实行了限薪令,这让CBA各支球队的支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支俱乐部的亏损额也减少了,虽然目前CBA19家俱乐部绝大多数都还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在盈利方面也看到了希望。

CBA目前联赛的收入来源有4部分。电视转播权、赞助招商、门票以及商业开发。其中电视转播权这一部分的收入目前每年总计约7000万~8000万人民币,这部分收入由CBA办公室进行分配,根据俱乐部的联赛战绩、上座率以及城市人口来决定具体的分配份额。获得份额最高的广东和新疆都只在150万美金左右,在收入中占比较小。

赞助招商部分是CBA联赛收入最大的来源。其中CBA的官方赞助商分为5级,冠名赞助商1家,官方赞助商4家,特约合作伙伴4家、官方供应商5家、供应商5家。其中在17/18赛季,CBA联赛的官方赞助商有红牛、中国人寿、李宁、康师傅、卡帕、喜力、钻石小鸟、燕京啤酒、匹克等品牌,总计的赞助金额达到了12.01亿。其中冠名赞助商匹克的金额就达到了3.54亿元,金额之高可见一斑。

而这些赞助费用将由CBA公司将至少75%的赞助费平均分给各支球队。这部分的收入最高的是新疆和广东队,每年都有4000万的赞助收益。山东等球队也达到了3700多万。即使是像八一队这么常年处于全联盟垫底的球队,每年也能拿到3500万。

商业开发部分则是目前CBA收入增长最快的方面。比如17/18赛季,CBA与腾讯达成五年20亿的转播协议,将除了五星体育和广东体育之外的国内全部转播权打包出售。另外与体育之窗等公司的合作,进行游戏版权、电商服务、商务开发等。这部分的收入是目前增长得最快的。

而剩下的比赛门票收入将直接归各俱乐部所有。这部分的收入各支俱乐部差距较大,大城市和传统强队优势较为明显。上座率第一的是广东东莞银行队,场均上座率达到了16530人次,辽宁和北京这两支强队上座率也在15000人次以上。而八一、天津等球队的上座率都不足5000人次。按照平均票价200元来计算,广东队的年票房收入可以在2000万以上,而像八一队这样的垫底球队只有500万。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各支CBA俱乐部的年收入相差非常大,像新疆、广东队这样的大俱乐部年收入在2.5亿甚至3.5亿以上,而像八一和天津等实力较差,不在大城市的俱乐部年收入只有在1亿~1.5亿左右。而俱乐部的年支出方面,两极分化没有那么严重,传统强队支出基本在1.5亿到2亿之间,弱队的支出也在1.2亿到1.5亿之间。而且近年来随着限薪令、工资帽和财务制度的推行,CBA的亏损额有大幅减少的趋势,广东和新疆两强已经分别在14/15赛季和15/16赛季开始就开始盈利。

当然大部分俱乐部想要盈利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除了少数大俱乐部,CBA目前处于普遍亏损的阶段,像北京首钢这样的大俱乐部,年亏损额也在4000万左右,而且如果外援伤病导致不能打比赛,俱乐部还要补缴1/3的薪水。

目前CBA还处在一个投资阶段,对于投资方来说,在体育产业方兴未艾的今天,他们不会在意这种短期的亏损,长期来看获得品牌美誉度的增值和未来更多的商业价值才是他们追求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