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字属什么五行?
“食”字,上边的“示”部是个“示”字,表明“食”与宗教有渊源;而下面部分的“豆(古字作“菽”)”,是五谷之首,与农业有关。因此这个字最初反映的就是原始的农耕部落以物易物的贸易行为——用粮食去换祭祀用的供品。所以它最早记录的读音和意思都是“视”(参见《说文》)。
但是,这种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行为进入文明社会后发生了变化——“视”的字形变成了一个会意字并有了新的读音(shì)。此时它的意思就成了“给……看”、“让……看见”,并且引申出“祭祀”的意思来。因为祭祀必须要摆上供品让人看见。 到了现代社会,这个字的含义就更加宽泛了。它不但表示食物,还表示吃或者吃的动作:shí (见《现代汉语词典》)。
另外,汉字中有不少象形字和会意字,它们造字时的本义往往就是最常用的义项。比如“目”字就是像眼睛一样的象形字,它的本义就是“眼睛”;又如“日”字,是一个象太阳的符号,所以它的本义就是“太阳”。但“食”字不是。从字形上来看,“示”“豆”都没有直接表达意思的义素,它们的本义都不是“食物”。因此这里所说的“食”的本义应该是指一种特殊的食物——用来祭祀的贡品。
那为什么用“食”指代这种特殊的贡品呢?其实这是因为我国古代有很多民族和部落,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图腾或标志,比如说龙图腾、凤凰图腾等等。这些图腾通常都是抽象的图形而不是真实的动物形象。“示”字的上部就是一个“示”字,也就是说它是“示”字族的。而“示”的古字作“礻”,与“示”同音同义。“礻”字的左半部分“示”,就是最典型的祭祀用物,即象征祖先神灵观看的祭品。所以后人就用“食”代替了“示”,并用“食”指代所有祖先神灵爱吃的食物。这样,“食”就兼有了“示”和“豆”的意义:既指出了食物的来源,也说明了食物的性质。 “食品”这个词在古代也有专门的表述方法。在文言文里它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动宾结构,分别是“治”和“食”,表示“治理食物”的意思。可见古人是很注意饮食卫生的。(参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