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辰字属于什么?
“五行”,简称为“五运” 。 古人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把天干地支配合起来作为纪年、计时之用,并且认为一年四季中有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五个节气,每五天为一候,每一候都有一个代表物候变化的词语(侯首),共24候,15360日。 《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令耳目聪明,颜色光彩;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变,病生其间,五气入鼻,令人涕唾,皆源于此。”古人将“土、金、水、木、火”称之为“五行”。 “五行”是古代物质元素说,它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由五种基本物质元素构成的,这五种物质元素就是: 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中医理论体系中的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乃至中药方剂无一不蕴含了五行学说的内涵。
一、五脏与五行
1.肝与怒 《黄帝内经》中讲到“肝气”“木气”“厥阴风木”,并指出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有遇湿生痰,郁从火生的病理特点。肝病常见口苦口干,心烦易怒,失眠头痛,胸胁胀痛等表现。如发病过程中兼有火热症状者,可表现为目赤痛,头胀闷,口腔溃疡,大便秘结等;若热重于湿者,还可有身热、尿赤短涩等症状出现。 2.心与喜 心系疾病与精神情志的关系极为密切,《黄帝内经》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君也。”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主血脉和主神明两个方面。心与小肠相表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血脉和神气的疾患。临床上可见心悸、怔忡、眩晕、健忘、失眠、癫狂痫等疾病。 3.脾与思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为人体提供营养。脾在体合肉,主四肢百骸。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若思虑过度,则损伤脾气,出现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头晕、饮食减少、大便溏薄等症。 4.胃与饥 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为“气血生化之原”,又称为“水谷之海”。胃的病变临床表现复杂而较多见者有胃胀胃痛、消化不良、厌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二、六腑与五行
1.胆与怒 胆附于肝,中空有孔,经其脉络与肝相连。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帮助消化。肝胆互为表里,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作用。临床所见肝胆系统疾病多相互影响。
2.大肠与小肠与喜 《黄帝内经》中小肠的定义是指“受盛之官”,主要是指胃肠,尤其是小肠而言的。现代解剖学中,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大肠的主要功包括传化物和传导津液,另外还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3.三焦与乐 三焦是人体上一个特殊的器官,由于它没有明确的形状和固定的位置,古人认为它是“包罗万象”之气腑,故《黄帝内经》中记载:“三焦者,水谷之道。”“三焦者,人之三丹田者也。”“三焦膀胱者,骄盈之气也。”“下焦者,别回肠,注膀胱,而渗入之气也。”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解释虽各执己见,但纵观其所述,三焦应具有以下功能:通行元气,布散精气,运行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