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迢迢几个结局?

裴鸣洋裴鸣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前些日子跟网友聊天,随口笑说,若是将千字文拆开来,每句首字连起来,便是“洛水迢迢几个结局”。而这,也算是一语双关了。

《诗经·诗经·郑风·溱洧》:“洧之沥沥,隰之坻坻。”,说的是在那个车马不算很发达的年月,洧河边上的人们乘着船,各自带着美酒去迎亲,那欢快的流水似乎是要为这美好的喜事保驾护航,直到那小溪的岸边,还不舍地流连。谁想到这兴高采烈的人们登上岸,美酒还未喝入口中,便被周遭的敌人突袭,一场大婚便成为断壁残垣,而那流去的洛水似乎还听见人们哀伤的哭声。

于是,后来人们便用它代替了溱水。

若是你去洛阳,便会知道,在洛水与伊水交接的渡头,有几株古老的银杏树。因为附近的人将那里叫做“伤秋”。据说,那银杏树也是经历过唐亡宋兴,走过无数个秋,才渐渐地长出一片硕果累累的葱郁。至于那“伤秋”二字,更是让人百感交集。而这样的情绪,或许也可被洛水染上。

或许,你会有点疑惑,既然洛水是如此地不吉祥,为何它的城市叫做“洛阳”,而不是别个什么好听的名字。那怕是“长安”也好啊。其实,这是由于西周的初期,周成王就在此设置了“洛阳邑”,而“洛”字取自于附近的一条小河“洛涧”,古也称“雒”。但这里的“雒”,是“路”的“雒”,与今天的“洛”是两码事。而“雒”后来也成了汉时的一个郡名。

一直到东汉光武帝时,为了避讳“雒阳”这一名字,便去掉了“雒”字中的“水”旁,而这“洛”字便一直用到了现在。

只是谁也没想到,一个洛阳,竟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先是东周迁都于此,二王废都,再过两百多年,三国杀伐,西晋短祚,五胡称帝,兵燹劫残……即便到了初唐年间,也犹不平。

于是,这里便成了“九衢芳草死,朱阁起尘埃”的不毛之地。但却也有玄奘在这里留下大乘佛教的经典,而李白和郭沫若则将这里作为灵感的源头。

只是无论怎样,洛水终究是过去了。而它带来的,是千年后一桥飞架南北的通途,还有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艰难。只是谁又能知道,若干年后,这里又会是什么模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