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什么怎么定?
五行,是自然界五类物质(金、木、水、火、土)的统称,中国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五类元素构成的。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典籍《庄子》里。东汉著名医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对五行作了详尽阐述,并把五行应用于解释疾病的原因。后来,五行学说被引入中医理论中,成为了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医认为,世界万物可以分为阴阳两类,每个类别又可以分为两个等级,这样,万物就可以用阴阳五行来概括了。
首先,宇宙是大千世界的总称,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其次,宇宙又可以用东南西北中来表示,东方为阳,西方为阴,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东南方属木、西南方属土。 最后,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可以分阴阳两性,男性属阳女性属阴;也可以把人体看做是一个小天地,天地分上下,人在中间,则身体也有前后左右的划分,前为阳后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当然,在临床上,还要复杂一些,因为人是一个整体,不能像上面这样机械地分阴阳。例如,一个人既有阳虚体质又有阴虚体质,就是阴阳两虚;同一个部位或器官,也可能出现阴阳两面,如胃,食糜在胃中下行属于阴,食物在胃中停滞不化属于阳。 在临床上,医生给患者诊断时,要先弄清患者的体形、发病的部位以及伴随症状等,再用阴阳五行的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作出诊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