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五行属什么?

须蕾彦须蕾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岌”字的字形演变和字源演变的分析 “岌”的本义是山峰陡立的样子,由山峰陡立的意象可以引申出危险、高耸、将要等意思。 《说文解字》:“岌,山高险貌。从山,岌声。《诗》曰‘高山岌岌’。一曰危貌。”

段玉裁注:“今按:岌与岌岌皆言险峻也……此谓山之峻而不安,如人之有忧惧之心。故其形亦如之。而後人于危殆之义用岌岌耳。” 根据古文字形体研究可以看出,最早的“岌”字是由表示山顶的“峯”和表示人在山上行走的“阜”组成,整个字形像人在山顶上行走,形象地表现了山路陡峭而又危险的特点。

西周金文继承了早期的字形结构特点,在“峰”“阜”两侧增加了一竖,并加上了符号化的人形脚迹“止”,使整个字形看上去更像人在山顶上艰难前行的样子了;春秋时期小篆将早期的“阜”写成“夊”(见图12-7),战国古文又将“夊”变成“夂”(见图13-8);秦隶变为“岌”,汉隶变为“”,楷书简化为“岌”。

根据古文字的发展变化规律来看,“岌”字早期表示的是“路难走而且很危险”的意思,后来才逐渐用来比喻状态危急或形势恶劣。因此,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用“岌岌可危”来形容道路非常陡峭以至于让人胆战心惊,或者形容事情发展得很危险,快要失去了平衡。

不过,随着“岌”的字形的演化,它的字形中已经不再包含最初的山顶的形象了——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能够表示山峰的象形图形了!所以我们今天只能通过“岌”的读音来推断这个字的最初意象,从而理解这个字的内涵。

那么,“岌”究竟是读jī还是读yǐ呢? 《汉语大词典》认为它应读作yǐ,因为它是后起字。然而这显然是不对的——先有“岌”,再有“嶷”,不能说“岌”是先起的字吧。所以它应该是古音读yǐ,今音读jī;同时应该也有“岌岌”一词,意思是危险的意思,例如《尚书·太甲下》中有“若不颠蹶,不知痛矣”的说法[5]。

由于甲骨文中没有“岌”和“嶷”这两个字,因此我们无法通过甲骨文字形的考察来判断这两个字究竟是读yǐ还是读jī。但我们可以借助其它方法进行分析:

a.“岌”的本义就是山峰陡立的样子,而在一些方言里,山峰的“峰”读作yǐ,比如北京方言中的“三峰”,就是“sān yǐ”。由此可见“岌”的本音可能就是yǐ而不是jī。

b.上古音中,“阜”部归入影韵,属来母系统,也就是说上古时期的“岌”字很可能就读yǐ。 由此看来,“岌”似乎应该读yǐ。

当然,以上的推论还只是建立在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有限证据上的猜测而已,并不能够完全地作为定论。但是我想既然大家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那就说明大家对汉字文化感兴趣,对古人的智慧充满崇敬之情——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钻牛角尖,非要分个对错不可呢?

在我看来,只要大家在使用某个字形时能准确地把握住它的基本义项就可以了吧。至于究竟应该读yǐ还是jī,我觉得没必要非得争论出一个结果来——就像大家平常说话一样,该用什么读音就用什么读音嘛,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呢?你说是不是啊~?

程音竹程音竹优质答主

这个字是生僻字,百度上查不到 意思的话 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个字读音为jí 上面结构读作 “岌”音同“吉” 下面是结构读作“岌”音同“急” 上古中文字形结构有上下两部分的构型叫做“上下二式”的字,比如《诗经》里就出现过这样的字形,在周作人译的《伊索寓言》里也有出现,如第七篇 《狼来了》里的 “岌岌乎殆乎”就是用的这个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