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用夜鹰吗?
夜鹰在1998年10月14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首次向美国空军交付了具有隐身能力的夜鹰诱饵。1999年5月一个小组的夜鹰诱饵运往欧洲,在那里作为首批投入实战的反辐射无人机,对南联盟的空中防御系统实施多次攻击。在此之后,该机又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多次出动。
夜鹰诱饵无人机已经装备了美空军第29攻击中队。该无人机的作战使用是由地面控制站操作手用键盘控制飞机起飞,然后用ARQ-142数据链或16号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发出各种作战指令,包括搜索/攻击模式、空中导航等。飞机飞行到预定空域后,操作手将ARQ-142数据链控制转换成搜索模式。一旦搜索到雷达辐射源,无人靶机进入攻击飞行模式。ARQ-142数据链上的攻击模式将对威胁雷达进行精确测位、跟踪攻击。同时控制操作手利用数据链上的ARQ-114反辐射导弹通道控制无人机向目标实施攻击。据称,在多架夜鹰诱饵协同使用时,其中一架在攻击飞行中,其余飞机处于支援性搜索模式,一旦地面控制站发出攻击模式转换命令,即取代原来的攻击机继续向目标实施攻击。
夜鹰诱饵的最新计划是采用涡喷发动机,改进制导系统,使攻击距离增加到56~80千米,以便在塞尔维亚式的“要塞”的防空系统防御圈以外实施攻击。不过这一计划将花费1500万美元,目前尚无实施的打算。
目前,AN/DYU-17A夜鹰诱饵已装备到美国空军战术目标支援大队的第29攻击中队、第16攻击中队和第17攻击中队,使其具备了对敌方防空武器直接进行攻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