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普惠性幼儿园民办?
根据《国家和地方“十三五”学前教育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各级政府以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目标,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着力确保普及普惠、规范优质协调发展,努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发展普及普惠学前教育是重大民生工程
发展学前教育是涉及重大民生的基础性工程。促进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目标,将普及普惠、规范优质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里程碑。“入民办”成为全国学前教育的鲜明主题。
“入民办”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是发展需要。我国已进入人均国民收入1000美元发展阶段,这是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加快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实施平民教育计划,普及学前教育”写进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这是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国大部分地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仅为55%左右,与发达国家入园率80%以上相比,有巨大发展空间。
二是内涵发展需要。发展学前教育,要解决不少矛盾和问题,如办学方式单一,投入严重不足,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研究与开发薄弱,办园与办学不规范等,通过“引民进园”可以解决一些矛盾,弥补一些不足。发展学前教育需要竞争,需要民办教育,需要鼓励、引导、促进民办幼儿园特别是优质民办幼儿园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努力建成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化的学前教育体系和供给体系。
三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从幼儿教育做起,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必须加快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重点发展公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2016年,教育部公布《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其核心是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健全教
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是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制高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但归根结底就是在继承传统教育优质资产的前提下,广泛吸收和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入民办”需加强管理
一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入民办”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主要是强化依法办学,健全奖惩制度,实行违规退园。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和公示。要主动公开政府主办幼儿园的招生简章、招生计划、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要主动公开安全事件和问责情况;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布办园资质、办园水平、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情况,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三是加强入园和转园管理。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规范园区和人员的准入制度,严格按程序和规定办事。严格落实幼儿园接送卡(证)制度,确保幼儿安全。坚决禁止 “吃、拿、卡、要”等不合理的问题。四是加强师德建设。将园所文化、办园目标、教育理念及师德规范等作为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对违反师德规范和合同约定的行为,必须立即纠正,视情节轻重给予训斥、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荣誉和评奖评优资格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并依法追责。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教育商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