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脾胃不和怎么调理?
“小儿脾胃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如消化道的常见病呕吐、腹泻、便秘、厌食;功能性胃肠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痛等;有些小儿疾病虽不属于脾胃病范畴,但常因脾胃虚弱而导致病情反复,病程延长,疗效不佳,如哮喘、鼻炎、过敏性紫癜、小儿遗尿等。因此了解小儿脾虚的症状表现,做好日常调养十分重要。 中医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儿童期正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丰富的营养摄入,若饮食不当或药物损害,极易损伤脾胃功能,出现运化失常(消化不良),从而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
那么,小儿脾虚症状有哪些呢? 主要表现:食欲差、饭量减少、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便秘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精神不足、瞌睡、乏力、消瘦、盗汗等。 次要表现:咳嗽、流涕、打喷嚏、消化不良、睡眠不安、易惊、磨牙、枕秃、出痱子、皮肤粗糙、干燥、脱皮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婴幼儿期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尚不成熟,不会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感,所以如果父母发现宝宝有上述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宝宝就诊,以免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
除了积极治疗外,做好日常的调养也很重要。
1、合理膳食,健脾养胃 小儿脾胃疾病多数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引起,所以调理首先从饮食方面入手。 建议家长们要做到三餐规律,不过量进食,忌暴饮暴食;同时,要尽量避免食用对肠胃刺激较大的食物,如辛辣食物、油炸食品等。 而对于已患脾胃疾病的患者,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清淡饮食,少食多餐,不盲目节食、挑食。
2、劳逸结合,适当运动 中医理论中,“劳”指体力劳动,“逸”指休息调养。所以,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同时,要引导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胃肠蠕动,提升消化功能。
3、调畅情志,放心上 中医认为,“郁怒伤肝,忧思伤脾”,情绪对脾功能的调节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不良情绪的滋生,避免生气、抑郁、焦虑等,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脾脏健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