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企业赚什么几个亿?
我们公司年营业额不到一个亿,但利润有六七千(未缴税),这个业绩让一些同行大跌眼镜! 因为我们是做外贸的,所以经常看海关数据,了解国际市场动态。今年受疫情影响业务量下降了不少,但我们产品的原材料价格却上涨了20%多。为了保持出口量,只能加价,从而导致了利润的大幅上升。 其实我国不少出口型企业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出口产品加单薄,议价能力低,导致利润率很低甚至常年亏损;但也有部分企业有着超高的利润率。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主要是产品附加值高低导致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同样是卖杯子,星巴克一块钱一个的杯子与路边5毛钱一个的杯子,利润空间当然是天差地别的。 所以我们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产品的附加值有多高。如果产品附加值高,那无论成本如何上升,产品的售价都可以通过提价转嫁给消费者,从而保持利润;但如果产品附加值低,那任何成本上升都会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
当然,有些企业虽然附加值高,但产能有限,无法大规模出货,照样没有利润甚至是亏本!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量和质”这两个方面!只有质量好,供货量充足的产品才能赚大钱!
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它们都是“吸金”大王。以2017财年净利润为例,单单阿里巴巴一家,赚了394.993亿元,腾讯是182.144亿元,百度是49亿元,京东是4亿元。除了这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涌现出一批成长型企业,它们的盈利状况如何呢?
像今日头条在去年的收入是60亿元。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以四五年实现百倍增长。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最近谈了他对互联网行业盈利的看法。他说,在过去七八年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还没有达到一种完全动态平衡的竞争状态,它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从短期的收入或者利润来看,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速度或者不同的阶段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张一鸣表示,做企业一定要有平衡的思维,从短期来看,追求盈利增长还是收入增长,需要根据具体的状况来取舍。而从长期来看,收入和利润的平衡要兼顾到。如果过于追求利润,那么会限制业务增长的速度,会影响到中长期的发展。
在张一鸣看来,字节跳动是一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企业,这种情况下会选择高速增长。它通过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产品矩阵实现日活用户过亿。而且在最近,字节跳动开始涉足同城业务,有做本地生活服务O2O的意思了。目前,字节跳动的收入已经超过百度了,未来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张一鸣是想通过字节跳动来挑战BAT,如果按照当前的发展态势,字节跳动有望成为BAT之外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那么,与字节跳动处在同一梯队的竞争企业呢?看看同为“独角兽企业”们的盈利状况到底如何。
瓜子二手车去年的收入为9.405亿元,目前亏损了30亿元。它正在转型中,从二手车交易平台转变为“汽车新零售”。瓜子二手车的转型有挑战,这个市场有优信等主要对手,优信的总收入为6.339亿元,同样处于亏损中。瓜子的盈利之路或许不会很轻松。
在知识付费领域,得到的盈利状况是最好的。去年它的收入为7.13亿元,利润是1.85亿元。得到的盈利方式主要是知识服务,它与百度、腾讯、阿里、小米等在内的大企业做“联名会员”的方式。这种盈利模式是可行的。
在出行领域,摩拜是做的最好的,目前收入为3亿元。但是,摩拜被卖给美团后,未来盈利可能会发生变化。ofo也获得大额融资,但是依然深陷困局。在出行领域,共享单车企业的盈利前景不明朗。而且,随着巨头介入这个领域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饿了么的盈利状况是最好的,它在2017年的外卖交易额是300亿元。目前处于盈利状态,有1.3亿元的盈利。饿了么的盈利与它的生态构建有关,包括做超级会员、蜂鸟配送、商超、创新餐饮服务等。目前,饿了么被阿里收购了,未来会依托阿里产生更多的生态协同效应。
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美团,它在2017年的盈利是2.268亿美元。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采取了“吃喝玩乐消费全包”,通过做平台流量,来向商户收取佣金。目前美团的主营业务是外卖业务,此外还有酒旅等服务。而且,美团在去年还投入很多精力做共享单车,这对美团的盈利将产生一定影响。
像网易云音乐、vipkid、滴滴出行、喜马拉雅FM等企业的盈利不好说,有些企业并不公布财务信息,有些企业处于亏损中。比如,滴滴出行当前的重点在调整司机与乘客的关系,它要扭转亏损态势。
从这些“独角兽企业”的盈利状况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都是处于亏损中,一些企业虽然盈利了但是规模与BAT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过,对它们来说,追求高速成长是第一位。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领域往往被少数几家巨头垄断,如果成长速度不快会被市场淘汰。在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中,高速成长会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