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看什么指数?
我主要看沪深300、上证50和标普500,为什么看这三大指数呢? 因为它们都是基于市值加权的指数,反应的市场是主流市场,并且有比较好的历史数据。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看创业板或者中小板,这是因为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股票数量太少,而基于太少的样本进行预测往往效果不太理想(就像是你本来以为只要抓10只涨停板就能月入百万,结果最后却发现10次交易居然全部失败)。
虽然沪深300、上证50和斯普500都被称为“大盘股”指数,但其中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以近期为例,因为美股的纳斯达克100和标普500都有比较多的个股创下历史新高,所以看起来这三类指数都有比较好的表现。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成分股的权重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是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市值大涨,而这样的上涨其实属于比较极端的个案,如果将这些个股剔除,那么三大指数的表现就会相对比较差一些了——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A股一直在3000点左右徘徊,如果你能拿得住底仓,你的收益应该是负值。(至于2016年之后的下跌,原因有很多,这里不做讨论。)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沪深300等等都叫做"大盘股"指数,为什么效果还不如中证500或者创业板指?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么? 其实,自相矛盾的说法是正确的,但由于这些指数的构建方式决定了其并不适合用来判断整体市场的走势(所谓“大盘股”的概念在此处其实只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并无实际意义)。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将沪深300和上证50的成分股打个包一起卖,这个包的收益率应该就接近中证500或者创业板的收益率了。 所以,用沪深300或者上证50来代表整个A股市场,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它们却是最靠谱的行业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