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属什么五行?
“菩提”这名字属于佛教用语,是宗教文化中的神祇之一,而“五行”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概念,在汉代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五行”这个术语的出处来看,它首先出现在东汉王充的《论衡·阴阳》中: “五行者,谓金、木、水、火、土也;五岳者,谓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也。” 而“菩提”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北魏杨衒之著的《洛阳伽蓝记·序》中: 菩提树者,即是佛所修行之处。
当然,这里的“菩提树”是指印度菩提伽耶的菩提树(Bodhi tree),而不是这种植物或树木的原产地印度的一种菩提树(Madhuca indica)。根据记载,这种树的树叶大如斗笠,枝干挺拔,四季常青。 虽然这些植物都属于木本,但“菩提”和“五行”这两个名词所属的文化系统完全不同。因此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的话,它们之间根本没有关系——至少是不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佛教所说的“菩提”有“觉悟”的意思,而在中国道教中使用的“菩提”则指的是一种丹药,名为“太上圣祖紫微天帝神农黄帝老君菩提大丹”,又称为“万病仙丹”或者“长寿仙丹”。
此丹由“水飞朱砂(雌雄各半)三钱,真琥珀二钱,雄黄一钱,麝香少许”(《道藏·众术篇》)制成,据说能治诸虚百损,可以延年益寿。不过这里所用的“菩提”显然不是佛教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