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字五行属什么的?
《康熙字典》中记载,“忆”字的五行属性为木; 《说文解字》中记载的详细内容为:“憶,追想也。从忄、从矢。凡憶之属皆從記。”其解释是,把过去的事情回想起来称之为“憶”。由字形可以知道,该字的偏旁部首是由“忄”(心)和“矢”组成;其中“忄”指心神,在汉字中通常表示人的思想活动和感情变化;“矢”本义是一种弓箭,这里指射箭的动作;所以“忆”字的意思就是人回想过去的动作像是在射出一枝箭一样。 由此可知,“忆”字的本意是指人追念、追思已经消失的东西,带有明显的被动性含义,这种被动感与树木的特性正好符合。
因为植物的生长主要受环境的影响,本身不具有主动的意识,而“忆”字正是形容了一个人被动的追忆过去、回忆往昔的景象,而且这个特征恰好符合木的性质,因此“忆”字的结构被定为木。 现在人们通常认为数字具有五行的属性,那么“109”这个数字怎么解释呢?我们可以通过查一下相关的资料得知,古时候的数字没有“0”的概念,它们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九个数字。古人为了方便起见又发明了一些表示多和少的字符,用来帮助计算数目。例如“百”、“千”、“万”等。 “十亿”这个词是明清以后才出现的,它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明朝中期以前,我国一般不直接用十亿的位数来称数位或称计数单位,而是用“万”后面加三位来称呼,相当于现在的“十万”。如“千万”(一百万)、“亿兆”(十万兆,即一百亿)。
明代中期以后开始采用“万、万万”作为基数词,以表示十亿之多,于是才有了“亿万”一词 (一亿)。清朝时期,“万亿”、“万亿亿”也开始使用,但当时并没有统一以“十亿”为单位计数。直到现代,我国的数学体系才开始完全统一,并沿用至今。 如果按照上述说法来看的话,109中的十个“0”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它只是一个辅助符号。其实这些数的本质还是一、二、三……一直到九,再加上两个百、一个千和一个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在古代,人们在算帐的时候经常需要用到大数,但是由于古人并不熟悉阿拉伯数运算的规律,于是就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方法,并且一直沿袭到现代——就是把一些较大的整数拆分成很多小整数,然后再一一进行相加或者相减来计算出结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