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在五行中代表什么?
“尧”字的金文 (《吉金文图录》) “堯”字的小篆 (《古文观止》) 从字形上看,“堯”字上面像“高”字,下面像“首”字,合起来表示“最高贵的头”。许慎认为“堯”字像“日出之形”,并引《尚书·舜典》的记载说明尧姓唐。
《尚书·舜典》曰:“舜生于姚墟,自尧即位于舜,十代祭祀上帝,配天明堂,见尧,用命。”陆德明释文曰:“姚墟,本姓也。舜母梦神人,盖此托生;言‘生于姚’者,谓其母因姚而孕也。”孔颖达正义曰:“郑康成云:‘唐尧姓唐,舜姓姚。’”可见“尧”和“姚”都是姓氏。
不过,从现有史料来看,“姚”似乎应该是女子的姓氏。《礼记·曲礼上》说:“天子之妃,后九嫔。诸侯之妃,夫人十二。”孔颖达疏:“《春秋·桓公十八年》‘夫人姜氏诣孙于齐’,注云:‘夫人,君之母。’知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又《周礼·春官宗伯第三》:“掌建邦之天神地示人之鬼。”郑玄注:“此六神者,诸阳之所司,故言神。天地之精气,莫不有阴阳刚柔之道,故曰地示。人,食气者也,故曰鬼。”孙诒让正义:“地示之名,本作‘帝’。《大戴礼·五帝》篇引《孝经·援神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以‘帝’为‘大’‘始’之称。然则此‘帝’字,即‘天’字矣……《郊特牲》‘大飨废’,《明堂位》‘大飨天子’,此二语,《公羊》、《穀梁》皆以‘大饗’对文,《公羊》作‘大饮’,可知‘大’非‘帝’字。《大雅·大明》‘上帝临汝’,毛传:‘上帝,天之贵神。’然则此‘上帝’即彼‘大哉乾元’之‘元’矣。
《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易纬乾凿度》引王弼注与此同,是‘福禄’、‘福寿’,皆‘福’之通称。又《礼运·大同篇》‘饮食有余’,《召南·羔羊》‘羔羊之皮’,《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桑’,此三句之上皆有‘是尚’二字,谓以此物为祭品也。然则此‘山’字亦犹彼‘福’字矣。《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稌’,《鲁颂·泮水》‘猗欤新宫’,新宫,泮水之官室也。此四句皆有‘之’字,谓此物为宫室材料也。然则此‘丰’字、‘新’字,即彼‘祐’字、‘申’字矣。”古代的“尧”、“姚”应该就像现在的“张”、“李”一样,是姓;而“舜”则是部落的名称兼姓。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学、建筑学、占卜、术数、武术、艺术、阴阳五行学等学科。五行的意义不在于其字面意思,而是作为一个符号系统,用来描述那些既能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如季节、方位、颜色、器官、脏腑、音律等。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五行学说以此五个要素来阐释宇宙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宇宙中,大到天地,小到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构成,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发展,就是由于这五种物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而形成的。在自然界中,“金木水火土”象征五个方面,即: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这种观点反映在天文学上,古人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五星配五行。所谓:青龙、勾陈、朱雀列宫,白虎、玄武环城。
在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中,是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或曰五种元素来描述世界万物的。五者相生相克而不失平衡,于是 world peace,便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体系。
具体说来,五者相生的顺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的顺序则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个顺序在《尚书·洪范》中早已提到。
五行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比如,木→东方,植物,肝胆,春季,青,酸,筋…。从这众多的意象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木"的特性是:生长,发散,条直。从抽象的属性上说,则表示"生发"。水→北方,肾,冬季,黑色,咸,骨…,其特性:寒冷,滋润,清洁,流动不息。它的抽象属性是"濡润"……以此类推,古人总结了五行的特性,称为"五行生成志"。这个特性就是五者相生相克的内在依据,比如,木能生火是因其有"生发"之性,火能克金是因为金属易熔于高温。
用五行的理论来看待世界,人们就很容易发现,世界和人生其实都像一条河流。河水时急时缓,时而一泻千里,时而迂回曲折,时而奔腾咆哮,时而平静无声。虽然看似变幻莫测波澜起伏,却不会因为决堤而改变其性质和轨道。同样,万事万物因为五行相克相生而不致偏颇,人生起起伏伏却总有机会重新开始。这便是五行之学的精妙之处,或许这就是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万代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