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五行属性是什么?
中医古籍中并无“癣”的病名,对“癣”的介绍也多见于中风、郁病、癖、湿病等篇章中。但《诸病源候论》中有一节题为“风瘙瘾疹候”的记载,却提供了有关“癣”的重要线索。该书记载:“癣者,由风气搏于五脏,蓄积不清,遂成痼疾……或体有风疹,状如片絮,起发无时,搔之白屑纷纷,是风疹之属。”这一记载表明,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癣”是由于风邪挟毒侵害肌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所致;而且“癣”的发生与人的体质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还有一段关于“五痹”的记载,其中谈到“风湿痹”“血痹”“痿痹”等,虽然未直接提及“癣”,但从这段文字里却可以找到进一步认识“癣”的线索。“风湿痹”指的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关节、肌肉所引起的疾病;“血痹”是指以皮肤麻木不仁为特征的疾病;而“痿痹”则是以上肢肌肉萎缩无力、小腿抽筋疼痛为特点的风湿性疾病。如果仔细观察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发病部位都出现在肌腠皮表,并且伴有经络阻滞不通的症状。这一点与“癣”的表现何其相似!因此可以认为,古代的“血痹”和“痿痹”其实就是现代的“风湿病”和“荨麻疹”,它们都属于“癣”的范畴。
中医学还认为,“癣”的发生与体内毒素积聚有很大关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各脏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机体功能失调,各种致病因素就可以相互影响而导致疾病发生。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饮食不调,损伤脾胃,即可导致生化失司,废物堆积,形成“内毒”;肺脏功能失常,不能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亦可导致“内毒”的产生。肝脏负责调节全身脏腑的功能活动,若肝功能减弱,则会影响其他脏腑,造成气滞血瘀,从而产生毒素。这种“内毒”的积累既是“癣”发生的病因,又是其发展的病理基础。可见,“燥湿解毒”不仅是治疗“癣”的基本原则,而且是消除致癣因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