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象征着什么生肖?
“秋”字指代的意义和动物没多少联系,因此对动物的影响不大;而“冬”有“终”的意思,意味着终结、储藏,所以冬季对大多数动物的影响是负面的。 但有一种例外——蛇。
在古人看来,蛇是一种喜欢冬眠的动物,在冬天来临之时,它就会蛰伏起来,不吃不喝,不活动,只待天气回暖,再出来觅食、游走。然而蛇这种习性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我们都知道,蛇是没有腿的,它如何能睡觉呢?其实,蛇的睡眠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躺着睡,而是“趴着睡”——头冲着一侧,身体弓起来,而这样的姿势,其实是身体朝着一端前进的结果[1]。
当温度降低至一定程度时,蛇会停止这种前进的动作,进入假寐状态。这时它们的新陈代谢水平很低,耗氧量也大大降低,呼吸的频率也逐渐变慢直至停止,血液里的含氧量也会下降,如果氧含量低于10%,它们的机体功能就会被破坏,最终陷入深度睡眠之中。 也就是说,在冬季,蛇其实是处于一种“半休眠”的状态。
那么蛇是如何才能在低温环境下保持身体的运转呢?这就要提到它的体温调节机制了。多数脊椎动物都不能自主调节体温,只能依赖外界环境的变化来升温或降温。但蛇却是极少数的自主调节体温的温度酶(thermoactive enzyme),它能通过调控体内酶的活力来实现升温或降温的目的。
当气温较低时,蛇会通过调节相关的酶活力而增加身体内热量的产生,从而维持自身的温度;而当气温升高时,蛇则会通过减少身体热量的消耗而保持体温。正是由于蛇能自主调节体温,所以在寒冷的季节里,它依然可以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甚至可以继续发育繁殖。 相比之下,其他脊椎动物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鱼类是脊索动物门中的关键类群,它在地球上出现的时期甚至比昆虫还要早。在2.5亿年前的石炭纪,就有鱼类的足迹出现在地球上。不过,尽管鱼类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活,但如果温度持续过低,同样会对它造成严重的威胁。例如,当水温下降至0℃时,多数鱼类的生理功能都会减弱甚至停止,一旦水温降到-1℃以下,它们就会死亡。
两栖类和爬行类也是不能适应低温环境的,一旦遇到严寒,它们要么进入休眠状态,要么转移到温暖的地方。只有鸟类和哺乳类能够在低温下照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