瞍是什么生肖?

乔斗斗乔斗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瞍”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 《廣韻》所九切,音叟。《玉篇》目無髭鬚也。又《爾雅·釋詁》瞍,空也。《註》師曠曰:“此鳥不空不飛。”《集韻》空,一作䝪。又《集韻》子秀切,音宙。義同。 从上面解释可以看出,“瞍”字的本义是指眼睛里没有长睫毛和眉毛的盲人,由此引申出眼瞳象空洞、瞎的意思;再进一步引申,“空洞”“瞎”等意思都可以用“瞍”字表示。 那么根据上面的解释来反推,“瞍”字应该属于眼睛类器官的生肖。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兔,因为民间传说月宫中有一位叫嫦娥的仙子,嫦娥手里总是拿着两只玉兔。而且,古人把月亮圆缺变化一周称为一个朔望月,一个月相变化过程就是兔子长一双长长的耳朵的过程:初七月初八,兔子耳朵只有一点点大;十五十六,兔子耳朵长到一半;末廿三,兔子耳满血盆;末廿四,兔子耳垂如鸡蛋大小;末廿五,兔子双耳比腰还细……如此形象地描述月球运行规律,恐怕只能用“盲人摸象”来解释了!

第二想到的当然是牛。中国古神话中有个后羿射日的故事,羿带着他的徒弟们一起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挂在高空。羿的徒弟夸父逐日,结果没走到太阳就渴死了。另一个徒弟大羿则娶了羿的妻子嫦娥,并移居到月宫里生活。而月亮里的玉兔和蟾蜍实际上是嫦娥的化身——在月中居住并砍伐桂树,其实是在象征性地劳动(砍去自己的影子,使自己变得像太阳那样明亮)。

“玉兔”其实是有双关意义的,既指月亮中的白兔,同时也指因月亮被赋予的象征意义:一切事物的本体。所以,将“玉兔”赋予生肖动物的身份,既贴切而又自然了。 我最后想到了龙。理由很简单,中国自古就有“龙眼”、“龙睛”的说法,用以形容人的眼睛圆圆的很有神采。如此,“龙眼”、“龙睛”自然而然就成了眼的代称。古代文人常用一些龙的字来比喻眼睛,比如李贺《唐儿歌》中“黑虎星辰眼”,苏轼《孙莘老求墨妙词》中“银潢浸眼”等等。明代冯梦龙所著小说《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也有“秋水盈盈朝露洗,晨烟漠漠晓星沉。”的句子,这里的“秋水”也是指女子的眼睛。

茹希宸茹希宸优质答主

《说文解字》:“瞍,目无牟子也。”“瞍”是指天生的瞎子,有眼睛,眼黑上没有瞳仁,像一个圆洞。本义是无眸子的瞎子,引申为眼睛的通称。“瞍”是形声字,声中有义。 金文、小篆和石鼓文的“瞍”字皆从“目”而省略了横目,从“守”。甲骨文的“瞍”字从“目”和“守”,与“耳”无关,金文和小篆的“守”为“守”的本字,“守”为“守”的后起字。许慎以为“守”为声旁,实则“守”本身就是一个“守”,以象形手法表示人守时的样子。“瞍”是会意字,会“守日”之意,从“目”又从“守”会意。后世对盲人的称谓有“瞽”、“罢”、“眇”、“肓”、“瞍”等,其中在上古“瞍”是指男性盲人。

“瞍”的字义引申为以瞽人为首的大司乐属下,由盲人组成的“六代乐”和“六小舞”演出班底。“六代乐”指《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商代乐舞)、《大夏》、《大濩》,分别用来祭祀天神、地祗、四望、山川群神、先妣和先祖。周天子在以上各类祭祀上表演时,瞽人击筑、击钟,优人扮作神灵,瞍人朗诵“诗三百”。演出时,乐队前导,依次由盲人乐师击筑、击钟。优人扮的“神”与演员分立于东西面南。“瞽”、“优”、“瞍”是按其扮演对象的视觉特征来命名的。“优”指明察秋毫者,“瞍”用以称明见的男子。“盲人击钟”是将钟排列在地上,坐在上面,用绳牵引,再用手敲击。优人扮神,手舞足蹈(足底不离地)唱“诗三百”。“优”所扮之“神”有东帝太昊(伏羲)神,西王母少昊(共工)之神等。东帝(太昊、伏羲)氏、大庭、柏皇、中央、大吴、地皇(神农)炎帝等部族,以及有巢(燧人氏)部族都是鱼图腾族,因鱼见其首不见其尾,故“优”从“攸”。“攸”会游鱼见其头之意。“瞍”所扮人物,即“六小舞”的演出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