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乒乓球是国球?
因为中国乒乓球实力强劲,历史上曾一度称霸世界乒坛;同时由于乒乓球运动的特色,在中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这项运动,因此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被誉为「国球」。 乒乓球是我国推出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在世界上极具影响力。19世纪起源于英国,可能是最早的乒乓球比赛图片 20世纪初传到亚洲,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开始接触并流行起来。
二战后随着日本运动员参加世乒赛夺得冠军,亚洲其他国家也开始慢慢兴起。64年奥运会上乒乓球成为正式项目,中国队在世乒赛上首次夺冠 72年奥运会中日本乒乓球队与中国队争夺冠军,这是中日乒乓球史上的一次巅峰对决,中国大获全胜,让国人振奋不已!此后乒乓球在中国得到空前发展,各地兴建体育馆,举办全国性赛事,电视转播等等。80年代国乒五连冠时期更是把乒乓球推向一个高潮。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乒乓球水平依旧世界领先。2003年至2014年间中国队包揽了所有世界级比赛的团体、单打和双打项目。如今虽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北也时常能向中国队施压,但中国队的顶尖球员仍以逸待劳,轻松击败对手,取得最终的胜利。
乒乓球门槛低,男女老少都能打,而且球馆全国各地都有,费用也不贵,便于开展群众性活动,所以被称为“国球”。
谷里优质答主乒乓球起源于英国,在19世纪后期,英国盛行网球运动,一些热爱网球的人士想出了“室内网球”(Ping-Pong,乒乓球运动的英文名字由乒乓球撞击桌面发出的“乒”、“乓”声响而来)。把书本用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室内寻找能使网球反弹的桌面进行这项“室内网球”的运动。当时的球拍和球与中国现在的乒乓球运动所需器材差距很大,并且对决胜的方式及如何发球等规则也有规定,但当时的英国人并没有把这项运动作为体育运动进行比赛。
后来“室内网球”的器材逐渐发展成现在的乒乓球拍和乒乓球,运动方式也从室内桌面上发展到任何平整的台面上进行。“室内网球”传到欧洲大陆并在日本生根,日本出现了许多业余乒乓球俱乐部。
在1900年左右乒乓球从日本传到中国,中国的南方一些城市的一些人开始玩这项运动,当时的中国没有采用日本用以命名乒乓球运动的英文名字Table Tennis,而是根据这项运动的发音把乒乓球叫做“帝坛(汀)”,运动用球叫“庞饼”,球拍叫“台板”,在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广东籍人士当中很流行。“帝坛汀”在民国初年在上海等城市开始流行并进入一些高级娱乐场所,人们在娱乐休息时进行这项运动。在四十年代初乒乓运动在香港受到不少中学师生的喜爱,并且组织了各种社团和进行比赛。一些香港的中学生把这项运动带到广州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城市并使这项运动在学生中流行,各地也组织了乒乓球社团和进行比赛。
40年代末50年代初,中国国内的广东籍著名人士和港澳知名人士在香港组织了“中国香港帝坛汀协会”。在五十年代初期“中国香港帝坛汀协会”与当时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协商决定把在中国流行的乒乓球运动,用中国的“乒、乓”等象声发音来取代沿用日本的“Table Tennis”的英语发音(帝坛汀)。这一改变在1952年中国第一次全国乒乓球运动会上正式使用。同时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乒乓球协会”,并且“中国香港帝坛汀协会”也正式更名为“中国香港乒乓球总会”。
中国的乒乓球水平始于五十年代初期,中国国家队第一次参加的重大比赛是1953年4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只派出了男队,但是取得了好成绩,荣国威、王传耀分别进入了男子单打的八强和十六强,徐寅生、陈新华进入了男子双打的八强,同时也进入了男子团体的八强。
五十年代是中国乒乓球发展的奠基时期,当时的中国已经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中国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不俗成绩,这使当时的领导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给予了很多关注。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在北京挑选和培训了30名“陪练员”专门在先农坛运动员的食堂和国家队运动员一起训练及比赛。同时全国各大城市也在乒乓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单位中也选调了一些有一定基础的运动员进行陪练工作。
五十年代末期,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亚洲逐渐显示了强劲的实力。
1959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容国团最终战胜日本选手,夺得了男单冠军,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打破了日本选手在本世纪前30多年对乒乓球项目的垄断,从此拉开了中国称雄世界乒坛的序幕,中国开始成为举足轻重的乒乓球大国。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开展,使乒乓球成为在中国开展人群最广的一项体育运动,因为“小、快、灵”的特点,又特别适合中国人先天条件,所以又获得了“国球”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