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调利率是什么?
首先,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是最直接的调节方法。当货币供应过于宽松时,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工具主动收缩流动性;反之,当流动性紧张时,可以提供流动性。
其次,央妈还可以选择调低政策利率。比如,目前贷款基准利率是4.9%,如果担心通胀上涨过快,可以先降低基准利率1%到3%,刺激投资和消费。(当然,这也会使得资金成本下降,有利于扩大融资规模) 但此次降息并非仅仅针对房地产 。在通缩的风险并没有完全解除之前,全面降准和下调政策利率都很必要。
央行通过下调政策利率,即名义利率来引导全社会利率下行。理论上,当市场利率低于贷款基准利率时,银行的放贷意愿将明显提升。企业贷款成本降低,融资难度降低有助于稳增长。 从历史上看,LPR利率改革之后,两次降息都是先调降LPR利率,随后央行进行逆回购或者MLF操作,实现流动性合理充裕。本次降息或许也是如此。
2019年1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推进存量浮动利率定价机制,即LPR利率改革。LPR利率改革后,人民银行并未立刻实施降息操作。直至2020年3月,央行实施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的同时,下调OMO利率及MLF利率,推动贷款利率明显下行。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痛点在于供需两侧,既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也要有效发挥结构性政策促改革、调结构、优供给的作用。 除了货币政策工具外,调整存款利率上限也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商业银行利润空间,加大信贷投放能力,尤其是对于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部门至关重要。从需求侧来看,LPR报价的参考基础之一就是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降低贷款利率水平不仅需要下调政策利率,而且需要商业银行根据风险溢价原则,适当下调新发放贷款的利率,尤其是要下调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