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苛,小害也。从禾,或省声。”段玉裁注:“今人谓侵扰为苛,此本训也;言侵害之小而急者谓之苛。引伸假借为烦也、病也……今俗别作苛,非是。” “细而察焉者为苛”(《广韵·戈韵》)。由小害引申出骚扰的意思是很自然的了。所以,许慎的解说是正确的。但古书往往以正谊明道之谓仁,体恤民隐不苛暴之谓惠来解释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
1.《尚书·周官》:“克宽克仁,怀德维宁,莫不悦喜。俾民执义,国笃人伦,莫不怀德。”蔡沈集传:“克去己私曰宽,推己及人为仁。能行之则天下自安乐,百姓服其化矣。”
2.《孟子·离娄下》:“子夏问孔子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愿闻画家之妙。’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赵岐集解:“巧笑者,和说之心貌;盼,动也。目正而易视曰盼。素,白绢也。先有白绢而后画之。谓礼后于善言。’朱熹集注:“‘绘事’二句,言先有素然后可以画,犹先有礼然后可以为善也。’‘起予’句,言子游能起夫子之意,如画工起物之象然。” 这里的“礼”就是仁,与克宽克仁、怀德维宁是一样的意思。
3.《论语·雍也》记载仲弓向孔子请问“居敬而行简,以临百姓,不亦可乎?”孔子说:“居敬行简,何以哉?”这个例子中,居敬还是仁,因为“礼”在仁之中,而不是后面说的简。
4.《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虽有穷而不失也。”意思是,君子的本性在于仁义,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会失去自己的原则。 这四句话都提到一个“礼”,其实质都是仁。而且,如果结合前面对仁的解释来看,所谓“礼”其实就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行为规范。那么,这种规范的制定主体是谁呢?当然是统治阶级。因此,作为统治者来说,他的行为标准必然要比民众更加严格些----这就是所谓的“礼后乎”。而对于老百姓来讲,只要没有超出他们的道德范围,就不应该过分苛求他们----这又回到了许慎所说的小害,即轻微的伤害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