胧五行属什么?
《康熙字典》解释如下 【丑集上】【口字部】 ● 胧(朧)lóngㄌㄥˊ 1. 〔朦~〕见“朦2”。
2. 月不明的样子;微暗,朦胧。 【卯集下】【心字部】 ● 胧 xíngㄒㄧㄥˊ 1. 形容迷蒙模糊:月~。眼~。 2. 心~。
3. 〔~胧〕a.月光不明;b.意识不明确,迷糊,如“梦初~~”、“行止~~”、“醉眼~~”。
4. 古同“憬”,醒悟。 【酉集中】【夕字部】 ● 惚 hūㄏㄨˉ 1. 〔~恍〕见“恍”。 2. 心神不定:“是故魂魄妄行,则为狂~疾走。” 【酉集中】【夕字部】 ● 惚 hěnㄏㄣˇ “恍惚”同(惚)。[2]
以上可见,在现代汉语中,胧与惚都是常用词汇,但已不再表五行属性。而且,在传统语义中,胧的本义比惚更为常用且复杂。因此,我认为,要证明胧或惚具备五行属性非常困难。我查阅了大量的古代文献,也未见这方面的明确记载。 在上述词条的最后部分,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今人以为汉字有五行的观念是受了阴阳五行说影响而产生的附会之说”,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实际上,早在秦朝就出现了这种将文字进行五行划分的现象。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例如明代李时珍著的医书就有按照五行来区分中药属性的做法——比如把能够治疗耳聋的药归为「耳属肾」一类。而「聋」本身就是一个表示「听觉系统障碍」的症状,并不是一种疾病名称,因此这一分类方法并不科学。然而这并不能否定当时人们将某些特定的汉字与某特定事物联系起来并赋予其某种象征意义的普遍性事实。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而不是受谁影响的结果了……至于具体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文化现象则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