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在五行属什么?
五,是古代汉字中,代表数字的单字之一;其读音为wǔ;含义有聚合、集会等意思。 五的本义指的是“五行的五”;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或者物质。在古代中国思想里,这5种元素的秩序和作用决定着世界上万物的发生和发展变化。 在现代汉语词汇体系当中,通常用“五个”这样的词组表示数目五的数字概念;而不用单个数字“五”来表示这个数量范畴,因为这样会给人以混淆视听的感觉——比如说:我在前面刚讲过,五的原意并不是指数目之五! 那么,既然五已经是个数目字了(而不是一个量词),为什么还要用一个本来的意思是集合的意思的字来表示它呢?而且,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喜欢用这个字眼来表示一些其它比较抽象的概念或事物,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朋”,也是这样用的。所以,我们要明白,当我们在使用五这个词的时候,其实是在使用两个含义不同的词语——一个是“五”这个数字,另一个则是“朋”所代表的含义。
那什么是朋呢? 从上面图中可以看到,甲骨文的朋字由两半圆重合构成,形状像把斧头(实际上,它的本意应该是一把斧头的侧面图,而不是斧刃正面图。)因此,古人在造出这个字时,原本的意思就应当是两个人持着一把斧头的样子; 所以许慎《说文解字》里说:朋,古文以为币辅也……。徐铉注曰:以斧辅铸钱,故以为钱币辅也。 按徐铉所说,古人曾经用这种斧型工具来铸造钱币辅助工具有了,但为什么后来又变成了两个半圆的图案呢? 对此,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取半圆形可以拼接成整圆形的寓意,象征着友谊能够长久保持,永远不会分开。另一种人认为,之所以采用这种半圆相交的形式,是因为古人习惯上只用两半合在一起才形成一整个全圆。如两半相合可成整月、两半相合可成一整圈等等,都是如此。所以在这里也同样体现了朋友之间相互依靠、彼此扶持的意义。 总之不论哪种观点正确吧,总之到了秦汉时期以后,人们便普遍将朋当作朋友的意思来使用了。
五朋的含义就是指五人同行、五人聚集的样子;引申出来则是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再进一步发展的话,朋就逐渐演变为现在使用的同侪、同辈的意思。 而五行当中的第一个字五,在后来被简化成了数字符号“五”之后,就被人们遗忘掉了它最早原本是表示数量的含义这一重要特点。以致于我们现在只把它当成了一个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古老文字。 但幸运的是,我们仍然可以在现代汉语中找到一个与它相配的词,来表达它所蕴含着的最初含义——“伙”。 “一群乌鸦飞过……” 我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这么形容一群动物聚在一起的样子——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顺口,故意这么说。但这个成语里的伙伴一词却蕴含着很深的文化背景。原来,从最早的原始社会开始,人类的生存就依赖于群居,并且人类天生就具有结群的本能和天性。这一点对于当时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类来说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单独面对野狼、狮子等大型猛兽的攻击时,基本上是没有多少胜算的。只有成群结队才能更好的保障自己以及族群的安全。于是,慢慢的,人们将“结伴而行、互相依靠、彼此保护”看成了人的一种本性。并把这个特性赋予了“朋”“友”这些概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