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的意思五行属什么?
一、基本解释 1.yì (形声。小篆字形,从矢,从乙,乙亦声。甲骨文,左右结构,上面是“八”表示发射的弓弦绷直,下面是“又 ”或“口”表示发射的弓。本义:箭) 2.同本义 [arrow] 用以射也。——《说文》 以右发弹之曰亦。——《诗经·齐风·猗嗟》 请献十鼓。一鼓而牛溲,二鼓而糜,三鼓而津。——《列子·湯问》 3.又如:亦弓(古代的一种兵器);亦矢(箭);亦戈(古时战车上的武器,由戟和斧组成);亦兵亦民;亦文亦武;亦庄亦谐 4.又如:亦步亦趋(比喻学习和模仿时的一丝不苟) 5.又如:亦许(或许可;许可);亦且(尚且);亦不知其然焉(也不懂得它的道理是什么呀);亦唯亦否 (同意不定);亦作(作为);亦可(也可以);亦是(也是);亦若此何哉(又如此如何啊!);亦未尝不(也没有不曾……) 6.又如:亦步亦趋(原意思是指学习时一步一步地跟着前人来走,现多用来形容学习没主见,人云亦云。);亦余心之所善兮(我也愿意我心所向往的那种美好境界);亦岂无材用(哪里没有人才呢?) 7.又如:亦友亦师(既是朋友又是老师);亦雅亦俗(既雅致又有通俗) 二、详细释义
1.亦 yì 〈副〉 表示动作行为的副词,相当于"也""又"(经常与前面的动词相叠使用)。 夫亦不知所言。——柳宗元《童区寄传》 君将哀而生之以罪,则非仁人也。君将何惠焉?臣亦将哀而死,死有轻于鸿毛者,又何哀乎?——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汝亦知胡为乎中宵而泣者?——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予亦疑此语谬於圣人,而又敢辩其不然。——宋·王安石《伤仲永》 亦太盛矣! ——清·林纾《复王奋飞书》 古时候,“亦”字常用作第二人称,表示“你”。有时也称“我”。如:“亦思汝乎?”(《与孟东野书》) “亦求汝兄”。(《答曾巩书》) 另外,“亦”字还有“但是”“不过”的意思。如:“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亦”字的用法很灵活,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一、表示同样,类似:“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孟子•公孙五上》) 二、表示加强语气:“吾亦欲言而寡见乎?”(《庄子•天下》)“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则士之为义者,固不至徒取富贵欤?”——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表判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四、通“翼”,如:“翼翼飞鸾,载歌载舞。”——《史记•封禅书》 亦作:“亦” 五、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晋书•阮籍传》 六、用于反问句末,表示反问:“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七、助词.用于主语前,有“是”的意思:“昔者,周公旦朝读《周易》,晚读《春秋》……”一一《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游侠列传第十二》
2.亦 yě ①处所,地方:“玉壶买春,酒器~须行酒。”——欧阳修《玉壶吟》 ②又,而且:~而不知其所止;~暮途其何之。——《岳阳楼记》 ③不过,只是,只不过:“青~白~,重~敛之。”——《孟子·梁惠王上》 ④表示推测,大概:“~日暮兮,胡不为兮来哉?”——曹植《洛神赋》 ⑤连词,如同,就像。 “~若士者仙人之通名耶?”——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六、 亦yì 【动词】
1、 帮助[help][1] 益谓君亦将益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2、又如:亦授(授予);亦学(学习,钻研学问);亦师(即老师);亦吏(做官当差) 明 杨慎 《序》:“ 正德 中,公自蜀还 京师 ,时 李东阳 为学士掌制诰兼国史总裁,公每得疏稿,私谓门客曰‘此亦工伎耳’。” 张天翼 《包氏父子》:“‘怎么?你们以为我会去巴结他吗?’父亲说着站起来了,脸涨得通红。” 3、称说[brag about](旧时指夸耀功名等) 越国人相敬,则必交揖;相谤,则必击瓮。故《易》曰:“井泥不食,旧井无禽。”——《吕氏春秋》 《战国策·秦策四》:“苏秦自燕诣赵,说赵肃侯曰:‘…’肃侯大说,乃遣之游说于纵约诸国有功,因入朝,孝成王以为客卿。”注:“谓誉己于诸侯之前以自高。” 【名词】
1、通假字,同“翼”,翅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 亦 yì
协助,帮助。 益谓君亦将益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明杨慎《序》:“ 正德 中,公自蜀还京师,时李东阳为学士掌制诰兼国史总裁,公私谓门客曰‘此亦工伎尔’”张天翼《包子父子》:“‘怎么?你们以为我会出去拜码头吗?’” [2] 称赞说;宣扬。 《吕氏春秋·察微》:“越人之性,厌甘食酸,喜闻臭臭。”高诱注:“互训。”
引申为称赞,夸赞。 《墨子·公孟》:“子墨子言‘言足以劝事,谓之义’;‘言而不行之,乃徒言也,何为而言?’”
帮助,辅助。 《商君书·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