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两个月断奶好吗?
不好,非常不好! 宝宝才两个个月大,这个时候正是宝宝身体器官快速发育的时候,尤其是消化系统,刚刚从新生儿期到婴幼儿期转变,这时候消化功能还不太完善,而且对母乳以外的食物还存在一定的过敏风险。
如果在这时候给宝宝断奶,并且引入固体食品,那么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岁内宝宝辅食添加原则中,第一条就是: “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 而我国营养专家建议更是明确指出: “不满1周岁的宝宝不宜食用任何盐(包括酱油)、糖以及含盐调味品等” 所以,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考虑,都不建议给6个月以内的宝宝喂食任何形式的固体食物。
那6个月以后呢? 也不是说要完全断绝宝宝和固体食物的接触,在逐渐增加辅食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适当给予一些易于消化的固体食物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添加的每一种新的食材,都要单独先喂给宝宝试吃,确保宝宝不会对这种食材出现过敏症状后再逐步添加,以免引起宝宝急性肠道过敏反应。
另外,在给宝宝喂食固体食物时,需要特别注意喂食技巧,避免宝宝被固体食物卡住喉咙造成呼吸不畅甚至窒息。 总之,不管怎么安排宝宝的饮食,都应注意一个前提,那就是保证宝宝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以及营养均衡摄入。
母乳喂养时间短是否影响婴儿的智力发育呢?有人调查了78名3岁以下营养缺乏儿,发现都是由于断奶过早、代乳品不合理、辅食添加不当造成的。他们又调查了24名2—6岁营养正常、轻度营养不良和中度以上营养不良儿童的母乳喂养情况,发现母乳喂养时间长的营养正常组的儿童智商明显高于断奶早和营养不良的儿童。
目前尚无母乳喂养时间长短与婴幼儿体格发育关系的研究报道。WHO儿童卫生合作中心对上海、青岛、鞍山、哈尔滨、洛阳等5城市母乳喂养及其影响因素的监测结果提示,这些城市的母乳喂养率呈上升趋势,纯母乳喂养率从出生时的76.3%上升到78.1%,人工喂养率从14.8%下降到13.2%,混合喂养率从8.9%下降到7.3%。母乳喂养终止的平均年龄由4.8个月上升到5.7个月。
在我国经济发达、教育普及的城市居民中,有相当部分的母亲由于工作需要或本人意愿终止了母乳喂养。上述研究结果提示,纯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时间长的儿童的智商高于纯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时间短的儿童。母乳喂养时间从出生后3个月内延长至6个月以上,儿童的智商要高5.2—10.3。这说明母乳喂养时间长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提示母乳喂养是社会知识的传递通道。
母亲的营养、健康和文化程度对母乳中营养成分和儿童的利用度均有很大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营养和健康知识普及及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重要性,提示母乳喂养时间超过6个月有利于儿童最大限度地获得母乳中营养素,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