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如何发展?

岑涵毓岑涵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本人是武术爱好者,不是武术专业人士。仅仅从爱好者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中国武术现在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传统武术和散打及搏击类运动 传统武术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好的传承者。现在的年青人对于传统武术的关注程度越来越低,虽然练的人不多,但还有很多喜欢研究的,比如我。可是这些研究的人却没有一个良好的传承者,我认识很多拳师,他们都很好的保护着各自的门派,但对于传承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好的传统武术必须得到好的传承者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散打、泰拳等西方搏击术的传入是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很好补充。在对抗中可以使之不断完善。特别是散打的规则更适合现代人的身体素质,使得其能够引入更多的年轻人。而其本身又吸收了各家门派的优点使其能够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打破传统武术的门派之分,建立一种融合各家门派的综合性体育项目,可以引入现代竞技运动的选拔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环境。同时引进市场化运作,让有天赋的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没有天赋的人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待遇保障。只有人才梯队的建设完成了,这项运动才会有健康稳定的发展。

我个人不反对把各家门派的精华进行整合从而形成的新的运动,但我坚决反对以牺牲传统为代价的折衷主义,更不要说那些打着传统旗号的伪传统武术。如果真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就消失了。 个人一点浅薄的认识,欢迎一起讨论。

曲锦桢曲锦桢优质答主

中国武术发展到近现代,一方面由于国运衰微,又遭受到帝国主义者的污蔑和攻击;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武术的传统观念也受到严重挑战。社会上出现了重体育、轻武术的倾向,甚至对武术存废问题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体育代武”的呼声一度甚嚣尘上。在同西方拳击运动对抗过程中,在体操、田径等现代体育项目的发展、冲击下,武术曾一度衰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国术”的武术曾经历过短暂的复兴。一些社会名流如蔡元培、蒋浩良、张之江等大力倡导成立武术组织,兴办国术馆、国术班,开展国术游艺活动。在此期间,还曾先后举办了6届国术擂台赛、3届全运会武术专场比赛。此外还有规模不等的其他各种武术表演和比赛。特别是第一届国术游艺大会,有全国18个省、市的300余名男女武术运动员参加,规模宏大,气氛热烈。这种弘扬“国术”的活动,对当时抵制帝国主义者的污蔑攻击和西方拳击等的冲击,推动武术的普及和提高,振奋民族精神,起了不小的作用。但好景不长,随着军阀混战和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武术再次走向了衰败。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政府对包括武术在内的传统文化采取了保护、扶持和改造的政策。1950年5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性“整理和推广武术经验介绍会议”;1951年举办了民族形式体育表演会;1953年又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新中国前17年,共举办了2届全国武术运动会、8届全国武术比赛和3届全国工人武术表演。同时,在全国许多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开设了武术课,为武术培养了大批人才。20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几年的武术运动逐步恢复,1979年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邀请赛(实际上就是全国武术比赛复出后的首届比赛)。80年代,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