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五行中属于什么?
题主想问的是“五运六气”中的“五运”还是“六气”,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1.五运,简言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个阶段的运气,其中每个阶段气的运行周期为730年(1岁=365日×4),而运的周期为60年(1岁等于365日);所以五运合起来就是古人大约每1330年进行一次的阴阳大运变换,这在古人观察的万物生长规律是成立的。
2.六气,是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个阶段的天气变化情况,每年固定在初一至十五交替轮换一次,每月固定在初一气候变化一次,每天都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因此古人通过观测这些变化来制定农事历法是完全可行的。 六气合起来就是古人大约每隔730天就有一个节气变化的周期,这也符合万物生长变化的特点。
五运属阳,主升,六气属阴,主降,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共同决定着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兴亡盛衰和生杀大权。所以中医理论中讲求“天人合一”“天人相应”“顺天时,度气候”就是这个道理了。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学、建筑、起名、择字、堪舆等学科。五行的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的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将宇宙万物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通过相生相克的辨证关系来描述他们的相互影响。中国古代五行学者认为五行不是五种具体物质名称,而是五种抽象的物质属性,运用的是一种“代名词”。
五行常被看作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是中国人对自然界的五种主要物质的概括。这五种要素又被古人看成构成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五行除了指五种具体物质外,还具有更广泛的意思,在天指五方五气,在地指五大自然,在人指五脏五腑。在自然界一切具体事物都可以按一定标准被纳入这五行之中。
根据《尚书·洪范》的阐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其特性分别为:水曰润下,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归为水,如雨、冰、露、海、肾、血、泪、溲、舌、黑、北、冬、子、丑、辰、亥、黑、北、冬…… 。
木曰曲直,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归为木,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肝、筋、目、胆、爪、青、东、春、寅、卯、辰、鸡、蛇、龙、东、春……。火曰炎上,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归为火,如炎热夏天,心、血、小肠、舌、赤、南、夏、午、羊、马、南、夏、心、血…… 。
金曰从革,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归为金,如肺、皮、毛、大肠、鼻、白、西、秋、申、酉、狗、猴、西、秋…… 。
土爰稼穑,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归为土,如脾胃、肠、口、黄、中、夏、季夏、戌、亥、牛、猪、腹、中、中、夏、季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