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五行是什么?
《庄子·秋水》篇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讲扁鹊见蔡桓公后,在第二日、第三日连续两次对蔡桓公的病情作出“病在腠理”“病在肌肤”“病在肠胃”等不同的诊断,而蔡桓公在第三次复诊时却说自己“寡人不见疾者三四日矣”。
庄子的意思很明白,医生看病,不能自欺欺人,自己不懂装懂,胡乱诊断,以免耽误病人的治疗。 既然连神医扁鹊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更何况我们这些后人呢! 我们现在流传的中医古籍中,很多所谓“名医”的方子和诊疗记录都经不起推敲和验证,里面充满了迷信、主观以及不可检验的东西。 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兼备的经典著作,其科学的治法和精简有效的方剂一直为后世所传承,并成为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首次提出了“辨伤寒,审阴阳”的原则,并在具体辨证中首重脉诊,提出了伤寒“惟须识病真型,不患药不效”的观点。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唯思摹仿近功,聚药堆方。”(《伤寒论·序》) 这种“刻舟求剑”“照方抓药”式的庸医误人之举,是万万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