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为金属金吗?
五行,是古代先民解释世界起源及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学说。古人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归结到这五大元素之中。后来,这个理论被引入医学领域,成了中医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医讲的"五行",并不是单指五种元素,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或说五种状态)。在五行中,任何一项都有阴阳两个属性。阴代表静止、下降和晦暗,阳代表运动、上升和光明。所以五行其实可以描述为“阴阳五行”。
金不是西方的产物,而是我们东方文明的结晶。《尚书·洪范》中记载了五行学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其中,金是作为第五种元素而出现的。 那么什么是“从革”呢?从就是随从、跟随的意思;革就是改造、变革。合起来就是从革,也就是改变、改革、变革的意思。而金之所以能代表从革,是因为金的特性之一就是“变化”——“沉潜”和“飞扬”。
五行: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把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变化都归结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这种物质观即五行学说。
古代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地面上的水可以流动,于是就赋予水具有流动润下的属性;人们还发现火具有向上燃烧的特性,于是就赋予火具有燔灼向上的属性;又由于木具有明显的生长特性,所以赋予木的是生机勃发、枝叶外展的属性;而金的硬度大、具有攻之能坚、削之能利的性能,于是坚和利就成了金的属性;最后还发现万物都生长于土地之中,土地更具有承载万事万物始终离不开它的特性,因此承载而生化万物就成了土的属性。
后来人们又注意到木能够生火,火熄后留有灰烬为土,土中含有金属且又生出木类,金能入水且又滴水穿石,这就形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相克的循环。同时,五行属性也不局限于具体的物质,各种事物都可以按照这种属性归类于五行之中。
在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都已确定之后,人们遂将五行同五方、五色、五季、五音、五味和人体五脏等构成了一种形貌上相似或关系上相关的归类,使五行系统得以形成,成为一种解释自然和人体生命的认识事物的工具。五行学说从形成之始就将人体五脏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联成一体,其属性都划归到五行之中而成为一种统一的整体。
五行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通过经络的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将人体的五脏与自然界相类属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相应联系起来,认为在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者一个通过五脏这个中心枢纽联系起来的整体。具体说是通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把这个有机体的各个部分与整个自然环境联系成为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使之协调进行生理活动,以维持人体生命现象的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