绎在五行中属于什么?
“绎”这个字五行属火,出自《易经》。 下面我们来学习下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关于“易”的故事吧! “易”字从字形上看是由两个“日”字和一个“川”字组成的; 从字义上看有容易、改变、交换等意思; 从古文用法上看有象形和会意两种。 现在我们一般使用繁体字。 它由两个字组成——“曰”字和“川”字。 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象形的字,即“川”字以象形的方式表示“水”,而“日”字以会意的方式表示太阳的“阳刚”之气。
“易”字的本义是“平旦晨昏,阴阳交替”,即太阳在天际运行一周的过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昼夜更替”“阴阳消长”。 这便是“易”字的字形与字义的最初来源。 《说文解字》:“易,更也。日出地上,阴阳交泰,万物始盛焉。”“出”字下的注解说得更具体:“日出谓之易,象形。日出地面,阴阳交接,利以行事。”
古人对于自然界的变化极为关注,并以此作为判断事物标准,如《礼记·月令》中就有根据月亮圆缺变化规律制定的祭祀、农耕、征伐等行事准则。 而“易”字的构型恰好生动形象地显示了这种自然现象——初升的太阳就像刚从海底冒出的海洋生物,在海面与天空的交界线上闪耀着光辉。此时,天地之间似乎有一道天然的界限,阴阳双方各自占据半边天,互不侵犯。
不过,虽然“易”字从字形到字义都跟“日”有关,但古人并不把“易”单纯看做“日”的字,而是认为它有比日更深刻的含义。 《周易·系辞上传》中说:“易,阴阳合德,包乎阴阳之外。”这里所说的“易”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日象,意味着一种相互转化、平衡协调的处世方法。
孔子在解释这段话时又说:“君子遵行于阴阳之道,则日月将自明。”也就是说,如果君子能够严格按照阴阳相互转化的道理去办事,那自然能够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光明。 《易传》中的这句话被后世儒家称为经典语句,经常用作劝人上进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