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在五行中属什么?

江南锦江南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相生,其实指的就是生助、化合的意思,而五行相克则代表的是控制、制约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说,“冬”在五行之中就是水;同样道理,“春”就是木,“夏”就是火,“秋”就是金,“冬”之后就是“春”,循环往复,永远不变。 但这种简单的划分,忽视了二十四节气这个重要的维度。因为二十四节气既是对温度变化的描述,又是物候变化和时令变化的重要标志。

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温度也逐渐上升,这是阴阳转换,万物始生的过程,也就是草木发芽,冰霜消失的过程;到了春分,阴阳平衡,草木生长达到鼎盛阶段;然后进入了长夏(小暑到大暑),草木之盛达到了顶峰;立秋后,阴阳渐趋平衡,但草木逐渐凋零;立冬后,万物收藏,阴阳均衡;冬至后,阴极阳生,但万物未至生发之时……

所以,如果考虑节气这一因素,那么四季就应该这样划分——立春到立夏是春季,小满到白露为夏季,寒露到冬至为秋季,立春到惊蛰为冬季。用公历表示就是: 1月20日至4月30日是春季,5月1日至8月7日是夏季,8月8日至11月7日是秋季,11月8日至来年1月19日为冬季。 从中医理论体系而言,季节如此划分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这样的划分有一个弊端:春季和秋季各包括6个月时间,而夏季和冬季却各只有4个月的时间。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有些植物它们的花期并不是在春季或者秋季开始的,而是在夏日的早晨或者冬日的夜晚。既然他们的花期不受季节的限制,那么它们就属于哪个季节呢?显然,按照这样划分,它们就找不到归属了。 但是,如果我们不遵循“生者为阳,克者阴”的原则,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据进行划分的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24节气的划分是以物候的变化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当某个节气到来时,植物的生长状态是可以预期的。我们完全可以把某些植物的生长期划分为某一个节气到下一个节气,这样就避免了“花不见春,叶不见秋”的情况发生了。

林苏群林苏群优质答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金、木、水、火、土称作“五行”。“五”字表示“五行”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结的物质元素,即构成宇宙及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基本物质元素;“行”字含有运行、功用的意思,是指“五行”的运动、变化和相互关系。这种思想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观察研究,发现宇宙间有五大类基本物质。这五种物质相生相克,周而复始,在不断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宇宙间的平衡。这五大类物质,被称为“五行”。“五行”的特征是:“水曰润下(滋润、下行),火曰炎上,木曰曲直(枝叶曲伸、主干挺直),金曰从革(成分改变而起变化、可改变成不同的器皿),土爰稼穑(生长庄稼、生化万物)”。(五行中的木指的是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又发现万事万物虽然千变万化,但其性质和实质用这五类物质完全可以概括出来,于是就把万事万物的性质归结为五类,称为“五材”。这五种“材料”不是实际的物质材料,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抽象概括的五种基本性质和基本要素。把“五行”与“五材”相结合,就形成了“五行说”。(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是怎样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