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生肖是什么?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是我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 由于我国古代纪年法中有“干支”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干支计年是先有地支,后有为干;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干支同时产生,但“甲”被赋予为干的特殊含义而排为第一。 1978年出土的西汉古墓中发现了刻有人物、动物及天干、地支的竹简,为研究我国古代岁星(木星)纪年的来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这些竹简发现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汉墓之中,共二百多枚,部分竹简的排列具有顺序,表明是同时刻制成的。从竹简的内容看,主要是记载有关祭祀和卜筮的结果。其中有一片竹简上写着:“辰子丑寅卯……甲五十四日。”另一片写道:“午已未申酉戌亥……甲八十七日。”可见汉代的甲子计年法以甲为岁首,六十日为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甲后面出现的地支并非按照子、丑、寅、卯…的顺序,而是“丑、寅、卯、巳……”这是因为古人把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设一个节气,每个节气包含三个候,每候五天。这样,农历一年实际上就有七十二候,每一候对应一个地支。甲后面第一个出现的地支其实就是现在的立春,而不是正月里的子日。这就是人们常听到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的由来。
也有说法认为,地支是在十天干的基础上产生的。 《淮南子·天文训》载:“丙丁壬癸谓之月,乙庚丙辛谓之日,甲丙戊庚谓之月,癸辛丁己谓之日,丙丁己亥谓之月,戊庚壬癸谓之日,甲乙丙丁谓之月,戊癸甲午谓之月,壬丙戊庚谓之月,甲己丁辛谓之日。”显然,这种划分法是将五行与十天干相配合,以十干循环作为一个月,并配以八卦,用六十四卦来记日子。每天以两个卦来表示,一卦三十天,一候十五天。用十个卦刚好一年的时间。这样,十二月就对应着十二个地支。
以上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可能是同一种历法的两种表述方法罢了。因为我国古代采用阴阳合历的形式,即同时运用公历和农历来计算日期。不可能像西方那样明确地划分出“闰年”“闰月”。为了弥补阴历一年只有354天的不足,设置“加腊”制度,即在腊月增加二十天左右,从而保证了每年正月初一是公历的一月一日。
既然腊月可能出现在农历的不同月份里,那么正月自然有可能不是农历的第一个月。这也是人们常听说“虎年腊月廿三春节早”或“牛年腊月廿九春节迟”的原因。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二十四节气是早于干支出现的。 这种情况不太现实,如前所述,古人将一个月分为四节,每节七天,用七个节气来标记。所以,如果二十四节气出现,应该是与干支同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