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腥是哪个脏腑?
五行生克,有相生也有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但还有一句话叫“克中生福”,就是克中有福德之意,说明克制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 木性弯曲,具有发散的特性,其作用主要是升发、条达。凡是具有升发、条达作用的都归入木。如人体的骨骼、肌肉、四肢活动以及肝的功能等都属于木的范畴。 “肝主疏泄”中所谓疏泄,是指肝气疏通畅达,促使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进行。
如果人体长时间气郁不舒,则会导致肝病丛生。可见疏肝理气的药物或方法对于预防肝病是多么的重要! 有升就有降,木属性温和上升,金就比较刚锐,向下压抑。当木失去条达之功后,就会受到金的抑制,出现肝胆疾病。
肝火旺盛,容易发脾气;肝瘀,容易患脂肪肝等疾病;肝血虚,眼睛干涩,月经不调;肝阴虚,易怒易燥。 调节我们的心态,保持愉悦的心情非常重要。
另外,还可通过穴位按摩等方法来养肝。
脾脏在中医理论当中非常重要,中医讲五脏六腑皆能致病,只有脾脏不提“病”字,而称为“脾气”。脾在五行属土,具有生化气血和升清的作用,主管运化和化生气血,把人体脾胃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肺部进入人体的氧气和体内水谷,化生为具有旺盛活力的气血。因此我们中医讲,人体的五脏之中,脾气的升发之性是最重要的,它是推动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动力之源和人体气血化生的根本。
但脾的这个升发之性却易被很多因素所克制和伤害。首先是被木克。中医讲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如果一个人肝火过旺,急脾气,那么就会耗损脾气,使脾气无法正常升发导致内脏下垂,严重者导致脱肛、子宫脱垂等。第二个是脾虚导致肾寒。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如果脾气虚损,失去了升发之性也就失去推动肾中水液运行的动力,中医称为“脾阳不振,肾水不化”。中医讲“命门之火,以脾为宫”,意思是说脾胃需要靠肾阳来温煦,如果肾被寒气所遏,则可累及脾胃,导致肾阳不振。出现畏寒、四肢不温、腰酸、性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弱等。第三个是脾胃虚弱后也可导致胃寒、胃痛、腹胀、腹痛、腹泻。所以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就可判断为脾虚,要尽早采取调理措施,否则脾虚导致全身正气不足,为其他疾病发生提供了内在的根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机体抗病能力下降。